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四个了,第五个常见的心理误区就是心理账户,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心理账户。所谓的心理账户,其实就是人们经常会有意识无意识的,把自己的财富划归到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简单点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如果在心里面将钱进行区分,比如说收入方面包括薪资、工作奖金、投资收入、偶然所得等等,那在支出方面,也会做一个心理账户的区分,比如说会有房租或者房贷,还有基本的生活支出、娱乐支出等等的区分,那有了区分之后,我们自然也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那在投资当中是怎么样呢?很多投资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区别对待账面损失和实际损失,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如果连续下跌的话,那账面上就会出现亏损,但实际账户是仅仅在抛售后才会有亏损出现,所以我们往往会更愿意继续持有而非割肉,因为你割肉了之后,它可能就是一个实际亏损了。那在所买的股票出现盈利的时候,我们也会比较容易把盈利的资金和原有的资金分别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当中,比如说大家在心理上会把,比如说一部分叫本金,一部分叫盈利的所得,所以两个部分的资金会分别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当中。如果是盈利的部分去做再投资的话,投资者对它的谨慎度,往往会低于后者,盈利的钱再去投资的时候,你对他的谨慎度会低于你用原本的本金去投资的谨慎度。所以,这也就解释了很多投资者为什么不愿意止盈?无论是出现损失还是盈利,是否要继续投资,其实是取决于股票的价值,但是因为投资者预先已经设立了一个心理账户,因此很有可能在其中有负面影响,所以说如果你想要减少心理账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大家尽可能的去做分散投资。如果说你只投单一的股票基金的话,其实是会加深它的负面影响的。
因此建议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还有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说你一看到亏损就焦虑,甚至做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的话,只希望自己的账户中的资金越来越多呢,可能你就需要投资于一些更稳健的产品,才能尽可能避免心理账户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大家在投资中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做一个了解,如果说你是更偏向于稳健型,你就不要投那些波动比较大的一些基金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会出现比较大的回撤,这个时候你就会承受不住,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一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选择的产品。
第六个心理误区叫做禀赋效应,这个其实蛮有意思的,通俗解释的话,就叫做敝帚自珍,就是说当人们一旦拥有一件物品的时候,那么对于该物品的评价程度就会比没有拥有该物品的时候更高,大家可以仔细的思考一下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当你拥有这项物品的时候,你就会对它的评价更高。举个例子,比如说当投资者持有某支基金时,对他人的意见会产生一个偏见,当他人赞赏时就会非常的开心高兴,当别人不喜欢或者无法理解时,就会非常排斥,甚至如果有人指出你的持股持基存在哪些问题时,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听不见这个意见。这就是经常会存在的心理误区,就是指禀赋效应,这个心理误区提醒我们一定要小心认知偏差,多和基金做朋友少和基金谈恋爱,多听听反对的意见和风险提示,而不该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不可自拔。
现在再给大家介绍第七个心理中常见的一个误区叫做处置效应,这个也是很多人会存在的一种心理误区,什么是处置效应呢?指的就是投资人在处置基金的时候,会倾向于卖出赚钱的基金,而继续持有赔钱的基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这样子。赚钱的基金你可能会想要很快卖出,但是赔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舍不得割肉,也就是所谓的出盈保亏的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的状态时,是一个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的状态时呢,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就是当你盈利了的时候,你可能会更害怕盈利消失,你会选择落袋为安,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卖出已经赚了钱的基金,但是亏钱的基金,可能大家就会舍不得卖出,这个时候你的风险偏好反而变高了。那为什么会出现处置效应这样的心理误区呢?它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亏损的痛苦其实是大于盈利的快乐的,大家仔细品一品这句话,什么叫做亏损的痛苦大于盈利,因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其实是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然而这两种力量其实是并不对称的,逃避痛苦的力量是追求快乐的三倍。但是呢,当我们做投资的抉择时,不能由于心理的原因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而是要有交易纪律,比如说某只基金,已经到了自己提前设定的一个止损点的时候,那就应该坚决离场而不是死扛,但是大家可能会继续扛着,因为损失的痛苦更强于得到的快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那接下来我们再跟大家聊一聊第8个心理误区,怎么感觉有这么多的误区都不知道自己踩了哪个坑,第8个心理误区呢,就是损失厌恶,这个心理误区,跟前面一个有点像。损失厌恶,指的是面对损失和盈利的时候,损失会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据研究亏损1万元导致的负效用,是赚取1万元带来的正效用的两倍,想想是不是这个情况,一边是亏损1万元,一边是盈利1万元,你会选择盈利1万元,还是不亏损1万元。
投资其实是一种长周期的行为,亏损和盈利的不确定性都非常大,很多投资者一遭遇短期的亏损就会觉得难以忍受,频频的割肉退出,导致最终的投资结果不是很理想,而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统计,如果我们以5年10年为周期滚动的回测一个组合的投资,那么盈利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就要提醒我们基金投资是一种长期的行为,因为短期的走势是非常难以预测的,但是长期而言基金的价格取决于其后面公司的基本面,因此我们应该抱着是投资实业的心态去投资基金,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选择那些长期盈利良好的企业去做长期的投资。
上面介绍了基金投资当中常见的八个心理误区,那如何规避这样的认知谬误呢?大家可能会说,介绍了这么多心理误区,怎么样才能规避这些误区?其实,这些误区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不同,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属于直觉系统,直觉系统是指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通过直觉去回应,比如说问你很简单的问题或者是你看到一个东西,你立马反应,这个就是运用到的是我们的直觉系统,比如说问你1+1等于几,你立马就会说等于2,不需要经过你的深思熟虑,你可以立马反应结果,这个用到的是你的直觉系统,这是无意识的、快速的、自动的反应,依赖的是你的情感记忆和经验,大家可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一些判断你是通过你的直觉系统去做的判断。
第二种思维模式是什么呢?第二种思维模式,是依靠你的理性系统去做出的判断,它是比较费脑力的,这种模式需要消耗你的注意力,你需要去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出判断,而且他还需要你去调动你的注意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系统叫做理性的系统,我们在思考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是需要我们调动理性系统去分析和解决的。
那么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呢?当你判断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先会动用到你的直觉系统,然后再去动用到你的理性系统,只有在直觉系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才会动用到理性系统,而且大家都偏向于使用直觉系统,因为他更简单更直接,所以说大家在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你肯定是先通过你的直觉去判断,而后才会进行一个理性的分析,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这样子。所以我们如何规避这个心理误区呢,就需要你充分的调动你的理性系统,在投资当中更可能少的使用直觉系统,要你的理性系统去分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慢我们的思考速度有意识的调动理性系统,在认识到大脑的惰性和非理性之后,在决策时提升对易犯错误的情景识别能力,并且有意识的调动理性系统去分析和判断。有可能我们平常调动直觉系统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很多东西我们可能都是一眼就去判断它对和错,其实这样子很多情况下其实是不太对的,尤其是在投资当中,我们应该去积极的调动理性系统更加理性的判断,不要轻易的去做出决定和选择。
另外一个规避心理误区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善于引进外部意见,当你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应该多去听听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当你面临重大决策压力时质疑自己的直觉,会让你感觉到不愉快的时候,你应该多去听听别人的意见,这个时候可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认识到别人的错误,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容易很多的,所以我们规避心理误区的方法就是善于引进外部意见。
还有一个方法是预先设想结果,你从一开始就要设想一个比较不好的结果,这个时候会让你能够更加理性的去分析原因,就是预先想好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可以抑制你的部分乐观,避免因为你的过度乐观而带来的一些偏见。
加客服微信:bhjret,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