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电建设进入快车道,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超3000亿,民营企业在多个环节形成突破!
东北证券指出,国内核电行业正迈入发展快车道,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在建21台。在“双碳”目标推动下,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市场空间将超过3000亿元。
目前我国三代技术已经成熟,四代技术快速发展,核电产业链虽以国企垄断为主,但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在乏燃料处理、控制棒、核级阀门等领域实现突破。
1)核电行业历经几十载,中国正迈入发展快车道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核电发展史经历了实验示范、高速推广、滞缓发展、逐渐复苏谨慎发展五个阶段,完成了从一代核技术向四代核技术的演化。
我国核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阶段适度发展核电阶段、积极发展阶段、安全高效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截至2022年7月。我国所有在运的核电机组共54台,在建核电机组共21台。

2)“双碳”目标助推核电发展,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核电是一种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下,核电发展迎来新的政策机遇期。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十年来首次用“积极”一词来表述核电。
《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提到,预计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以此为主要依据,我们预测2025年核电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超3000亿元。

3)三代技术日益成熟,四代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两大三代技术分别是CAP1O00和华龙一号,均是对已有核技术的融合创新,性能大幅提升。
2019年核电审批重启以来,新批准的核电机组均采用三代以上技术。目前在建的21台核电机组中,有19台采用的是三代核电技术,三代技术已成为我国核电主力。
我国四代核技术世界领先,2021年5月,世界首座钍基熔盐堆一甘肃武威钍盐核反应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同年12月,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一石岛湾核电站1号反应堆首次并网成功。

4)核电产业链以国企垄断为生,部分细分领域民营表现亮眼
核电产业链上游为核燃料循环,中游为设备制造,下游为核电站运营管理。

①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授权的进行核燃料专营的唯一机构,竞争优势突出,江苏神通、兰石重装也在积极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业务。

②在设备制造领域,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一重和哈电集团垄断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民企则布局控制棒、核级阀门、开关、配套电机等细分领域。

③在核电站运营管理领域,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平分天下,国家电力、华能集团开始兴起。

资料来源:内容均来自券商公开研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加客服微信:bhjret,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