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有很多选股模型,但都有独自的要领,特别是要快速落到普通软件上,则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一定的简要法则,能否直达呢?
不求全部,只愿找到三五个即可,用勤奋来大海捞针。
第一、代表人物简介:
在这个方面,国外的投资名家就是–-德伍.却斯。他的投资经历长达48年,1954年取得哈佛大学企管硕士学位,1958年创立大通投资顾问公司,曾任美国投资顾问协会主席,大通投资顾问公司只管理公司退休基金、信托基金、个人退休计划及捐赠基金,至2001年止,管理总资产达14亿美元以上,其中机构大型权益组合1990至2001年的年复利报酬达16.38%,分别超越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及罗素1000成长指数的表现达3.53%及4.31%。
德伍.却斯称自己为风险规避的成长型投资者,并运用动能投资策略,以表现良好的大型成长股为主要投资标的。
第二、选股标准
大型成长股的投资方法主要以成长性为核心动力,大型股为主要靠垫,稳健性为低风险轨道,同时也结合数量研究、技术分析。如果能很好理解这几个要领,将有助于灵活使用到平常的投资中。通过选股标准不难看出。
先来来看看他的主要选股标准。
(1)总市值大于等于50亿美元。
(2)过去5年盈余复合成长率大于等于10%。
(3)股东权益报酬率大于等于15%。
(4)预估本益比小于等于过去5年盈余复合成长率的两倍。
(5)近6个月股价相对强弱度排名60%以上。
(6)近12个月股价相对强弱度排名60%以上。
另外,德伍.却斯在一篇访谈内容中,提及他也用低于市场平均负债水平来降低投资风险。通过一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就更增加了可量化的低风险的一个维度。
他在另外的一次媒体访问中表示,自己是以价值取向的GARP(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投资者。
GARP是什么?
这是一种混合的股票投资策略,目标是寻找某种程度上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同时又有较强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其核心思想:合理价格成长,价值与成长并重。通俗来说就是以较低价格买入成长性较高的股票。在市场上经常会听到成长股在涨,价值股在跌,这两者真的是跷跷板吗?
第三、怎么理解好大盘股?
由于内容比较多,今天就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先来了解下大型股,或者换位到熟知的大盘股来理解。其它方面,以后再逐步分解。
什么是大盘股?经常有股民会问到此:
大盘股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约定俗成指股本比较大的股票。
这也是一个更为定性的定义,没有给出稍微明确的量化信息。
是市值总额达20亿元以上的大公司所发行的股票?
是流通盘在一个亿以上的大公司就叫大盘股了?
是直接挑流通盘一般在5亿以上流通盘的上市公司吗?
虽然市场还未达成统一的量化标准,但可以从另外一个重要视角进一步理解大盘股,便于做进一步的带有量化性的界定。或者说,对于普通散户来说,掌握了一个相对有捷径的方法。
友好提醒一下,我们是逐步逼近理想愿景,在后续投资中逐步完善起来。
首先,理解三个重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
先了解下各自的选样步骤。沪深300指数在市场上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讲。
A、沪深300的样本空间由以下来决定。
1、时间上:创板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一年。创业板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三年。其他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证券自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在前 30 位。
2、标签上:非ST、*ST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
3、质地上: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4、走势上:股票价格无明显的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
5、其它方面:剔除其他经专家认定不能进入指数的股票。
B、沪深300的选样方法:
先计算样本空间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总市值、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流通股份数、日均成交金额和日均成交股份数五个指标,再将上述指标的比重按2:2:2:1:1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将计算结果从高到低排序,选取排名在前300的股票。
(等下会列出三个主要指数在股本和市值方面的简要信息)
C、沪深300成份股的定期调整
1、指数成份股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一般为1月初和7月初实施调整,调整方案提前两周公布。
2、 每次调整的比例不超过10%。样本调整设置缓冲区,排名在240名内的新样本优先进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样本优先保留。
3、 最近一次财务报告亏损的股票原则上不进入新选样本,除非该股票影响指数的代表性。
D、沪深300的基本优势,
从以上三个步骤基本能理解到沪深300成分股的重要特征。市场人士总结出的基本优势如下:
1、沪深300成分股的盈利能力突出。
这直接反映了该指数的篮筹特征和长期回报能力,(提醒回溯下大型成长选股策略的核心思想。)。根据研究显示,沪深300成分股主营收入市场占比基本稳定在70%左右,而其净利润市场占比更是维持在85%以上,且还呈现一定上升趋势。但其中前5位就贡献了全市场43.56%的净利润,也占整个沪深300成分股净利润的一半,前40位成分股净利润的市场贡献度更是高达70%。说明内部的集中度也较高,后续需要做一定调整,也就是超级大盘股不属于大型成长股选股策略的范围中。
从下图的盈利能力走势图,沪深300的ROE维持在10%的上方为主。

沪深300ROE在11年到18年期间的走势
2、沪深300成分股具备较好的成长性。
除了2006年外,沪深300成分股的加权净利润增长率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外,其余时段上,其成长性指标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体现了较好的稳健成长性特征。

3、沪深300成分股的分红与股息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有相关研究表明,沪深300指数在推出当年其成分股现金分红总量已经达到630.64亿元,占整个市场的72.11%,而2006年其成分股现金分红量增加了144亿元,同比增长22%,同时,其市场占比也继续呈现增长趋势。而对股息收益率的统计也表明,投资于沪深300的股息收益率明显高于市场总体水平。
4、沪深300成分股估值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以市净率和市盈率作为评估指标,比较了2005年中到2007年1季度共五个时点沪深300成分股的估值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结果如下:随着这两年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沪深300的估值水平也同步提高,但一直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有一定估值优势。如系列图对比所示,来自太平洋证券的研报。




上面两图是市盈率方面的对比,重点对比沪深300和中证500即可。下面两图则是市净率方面的对比,同样看沪深300和中证500即可。
通过以上的了解,沪深300覆盖了大部分流通市值,成分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流动性,也具有较稳健的成长性和代表性。
其次、详细了解了沪深300的重要特点和重要意义后,就简单了解下中证500和中证1000。
中证500:他的样本空间内股票是由全部A股中剔除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组成,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
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样本空间内股票扣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即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
步骤2 将步骤1中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
步骤3 将步骤2中剩余股票按照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在前500名的股票作为中证500指数样本股。
中证1000:其成份股是选择中证800指数样本股之外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其成份股的平均市值及市值中位数较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中证500指数相比都更小,更能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中证800的成份股是由中证500和沪深300成份股一起构成,这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大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如果单从以上表述来看,中证1000的成分股是小市值为主,中证500的成分股是以中小市值为主,沪深300的成分股就是超大和大盘股为主。现在回头再看“大型成长股选股策略”的第一大要素是大盘股,应该集中在那个领域找票呢?再明显不过了吧。而德伍.却斯认为好的投资组合应有35~45支股票,才足以分散风险。那现在关键是?
沪深300成分股里面能不能找到这个数量的组合票?
最后,再结合截止今天的三个指数的成分股在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的实际数据看看,在股本选择上,应该量化到哪个数或区间比较好呢?这样便于扩充到中证500成分股里面。(市值方面也可以由此法获知)
如下图所示:

三大指数在股本上面的简单数据对比
为了方便浏览到关键数据,下面单列四个代表:2亿股本、5亿股本、7亿股本和9亿股本。由小到大的排序,他们出现的序号。从而便捷掌握下“大盘股”的下限应定在哪里为好?上限应该定在哪里呢?
是流通盘在一个亿以上的大公司就叫大盘股了?
是直接挑流通盘一般在5亿以上流通盘的上市公司吗?
下面两个选股组合,流通股本的条件分别是:
左边是大于5亿,小于30亿。得到1637支个股,占比35.9%。
右边是大于7亿,小于20亿。得到1001支个股,占比21.9%。
哪个更合适,或者再选择量化参数后,能调到合适的区域吗?

两个参数选股表现
以上仅供自我复盘总结,不做任何操作参考。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加客服微信:bhjret,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