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自上市以来,复权股价从最高的25.78元,跌至现在的11.78元,市值腰斩。
下跌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成长性差、没技术含量、代工没议价权、伪科技公司等,反正就是不被资金认可。
事实上,富士康目前是科技公司里估值最低的,同样是代工厂的立讯和歌尔估值都在30倍以上。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同比增长10.97%;净利润67.27亿元,同比增长33.44%,扣非后净利润增长8.63%。
科技公司里,但凡能有5个亿的净利润,都可以炒到上千亿的市值,而富士康少说也是一家年赚百亿的公司,问题出在哪里?
1
代工行业的问题
富士康旗下最大的3C客户是苹果,下游云计算客户包括了:华为、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全球其他知名客户还包括:戴尔、英伟达腾讯、联想、诺基亚等。
2020年营收4317.86亿元,归母净利润174.31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归母净利润67.27亿元。
营收很高,就是毛利率太低。

数据来自:IFind
所有代工厂家(台积电除外)几乎都面临这样几个问题:毛利率低、要压货款、随时面临丢单风险。
1)毛利率低
富士康的营收结构分三部分: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毛利率分别为10.63%、4.63%、41.67%。
目前公司业务占比最高的是通信移动设备代工,也就是苹果手机、戴尔电脑这些。云计算业务主要客户是阿里和华为的相关产品代工。
代工行业为什么毛利率这么低?因为代工拼的是人工成本,技术门槛本身不高,行业竞争对手太多。
就拿苹果产品代工里利润最高的耳机来说,这款耳机完全可以在富士康代工,但是却被拿到了立讯代工。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苹果想要扶持起更多的供应商,毕竟订单过于集中,还是有风险的。
因此,对于下游的厂家来说,主观意识上是希望代工厂家之间能有竞争,这样更有利于掌控供应链渠道。
2)要压货款
2021年中报,公司账上应收账款为709.34亿元。近五个季度分别为661.28亿元、868.27亿、764.52亿、706.87亿、655.88亿元。
应收账款天数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62.04天,到2021年中报的72.43天,账期从之前的2个月结一次到现在的2个半月结一次。
压货款最大的影响是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因为要先做出产品,之后再收钱,所以要先垫款。
为此,富士康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50%左右,短期借款维持在400-500亿左右,近三年支出的借款成本分别为5.89亿、7.53亿和6.83亿元。
2
研发投入不高
根据IFind统计,2017年至今,富士康研发费用从79亿元增长至2020年100.38亿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33亿元。

研发金额的确不低,这样的研发金额在全A股的科技公司中可以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美的集团。
但一看占比的话,4317亿元的营收,研发投入100亿元,营收占比也就2.32%。
华为每年的研发占比在10%以上,台积电也超过了8%,总体来说工业富联在科技公司里研发投入算低的。
富士康2万名研发人员,人均工资40多万,在科技大厂里这样的研发工资也不算太高。
所以说是伪科技,真没法反驳。
3
未来增量空间
2020年全球云基础服务市场达到1290亿美元,亚马逊市占率32%、微软市占20%、谷歌市占9%、阿里市占6%、IBM市占6%。
富士康的业务主要是为云服务商代工组装相关设备,所以富士康的毛利率只有4.63%。
进入数字化时代,云服务一定是未来最确定的行业,头部的微软、华为、阿里业绩都在放量。
万亿级别的大蓝海,富士康就只干了个毛利率不到5%的环节,确实可惜了。
然后是工业互联网,简单的说工业互联网就是将智能制造数字化数据化,让机器变的更聪明。
这是富士康毛利率最高的一块业务,毛利率高达41.67%,2020年该项业务营收14.41亿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行业空间有多大?
2019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6109.1亿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146.5亿元。
4
写在最后
如果只是靠着代工的话,工业富联未来的前景比较堪忧。因为随着比亚迪电子、立讯的崛起,苹果很有可能转移更多的订单。
此外,进入智能化制造时代,机器代替人工是趋势,工业富联原本建立起的劳动力优势将不复存在。
加客服微信:bhjret,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