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Id=1422}}
·银行业核销不良贷款连续4年超万亿 环比下降超15% 1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央行数据测算,2021年银行业共核销不良贷款10299亿元,为有统计以来连续四年超过万亿元。不过,2021年的金额较2020年有所下降,降幅达15.44%。
{{mpId=1258}}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召回车辆同比增加近三成,未来将关注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强化产品召回监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题新闻发布会。在汽车召回方面,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产品召回2423次,涉及缺陷产品9130万辆。近5年,汽车安全召回平均每1.6天发生一次,汽车企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召回已成为常态。
{{mpId=246}}
·八部门发文: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以实习为名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务工、安排加班和夜班、强制实习、收费实习、实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时有发生。
{{mpId=250}}
·财通基金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家俊接受审查调查 1月20日晚间,浙江省纪委省监委驻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莲都区监委发布通告,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家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纪委省监委驻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莲都区监委监察调查。
{{mpId=149}}
市场起伏不定,如何规避投资选股陷阱
2021年以来,A股行情与前两年大不相同,以优质核心蓝筹为代表的价值股表现不佳,而中小盘股票反而表现最好,引发了很多投资者对于价值投资的困惑。我们要认识到,价值投资不等于买大市值行业龙头公司。价值蓝筹是跟随时代变迁而动态变化的,需要时刻关注行业景气度和公司经营层面的变化。周期性行业的业绩波动经常大于股价波动,导致景气高点市盈率很低,但景气低谷时市盈率很高(或者利润亏损市盈率为负)。所以要格外注意这些周期股的低估值陷阱。
{{mpId=1571}}
市场动荡开局,2022年美联储“鹰”气几何?
今年年初以来,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启动缩表”预期迅速升温。预计通胀压力将于今年一季度末见顶、二季度之后加速回落,这将降低在美联储3月QE结束后因高通胀而立刻启动加息的政策压力,3月加息的可能性较低,上半年仍将是美联储的“数据观察期”。下半年经济修复动能加快、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接近最大就业,将更加满足美联储加息条件。同时考虑到美联储政策反应相对于通胀走势存在一定滞后性,启动加息最早在年中的6-7月。鉴于疫情对经济复苏影响的长期性,叠加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加大、实际利率料将回升,为减弱货币政策收紧对金融市场及地产、消费等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2022年加息次数未必达到3-4次的当前市场一致性预期,加息2次左右的可能性更大。
{{mpId=425}}
网约车大战重启,“黑车”、乱象重出江湖?
除了用户遇到各种乱象,一些不知名的网约车平台,也在诱导未获得网约车资质的司机加盟,进而增加自己平台的运力。 但殊不知,这只会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整个行业生态。因此,从去年中下旬开始,各类监管机构也加大了对网约车平台的整治力度,各个城市也颁布了对网约车合规化的工作进度。 网约车角逐下半场,价格战已经重启,合规化和用户体验是竞争的关键,2022年开年,出行市场的战火更旺了。网约车平台的“补贴大战”终会结束,最终各家比拼的还是合规、服务和体验,这才是网约车平台应该重点拓展的方向。
{{mpId=339}}
下载超数十亿次的抢票软件,靠卖加速包骗了多少人?
今年春运你买到火车票了么?有没有想过用抢票软件和加速包呢?千万别用!12306表示,无论是哪款购票软件都需要在铁路12306购票系统排队。除了交“智商税”,使用抢票软件抢购火车票还存在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mpId=1136}}
被时间遗忘的工资
在2022年北京的第一场大雪中,一位中年打工父亲的辛苦,化成了“流调”表里密密麻麻的数字。唏嘘之中,有人指出:1 块钱一袋的搬运价格,十几年没变了吧。剧烈的变化,永远是更容易在舆论场激发讨论的主题。媒体喜欢追逐其中的流量,创业者天性就要去捕捉其中的商机。它确实也衍生出无数激荡的故事。尤其在互联网轰轰烈烈造富的这些年,“财务自由”的剧情频繁上演。但在聚光灯照不见的地方,还有很多人离这些“变化”很遥远。十年薪资未变的,远远不止建筑材料搬运这个岗位。有些是因为行业的凋零,有些是因为行业的过于稳定。身在其中之人,也壮态各异。有人安然享受,有人痛苦挣扎,有人努力求变。但作为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这些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大多报着跟那位流调里的父亲一样朴素的想法:“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
{{mpId=104}}
特写|春节返乡“人在囧途”:防疫层层加码下的强制隔离与中途折返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一方面,各地大力宣传就地过年;另一方面,部分返乡人员在各地层层加码的防疫政策下被中途“劝返”,还有部分人员被途经地强制隔离。更有地方称“只要返回,先隔离后拘留”。近日河南某地县长公开宣称:“凡是中高风险地区试图返回,不讲你有没有疫苗接种证明,不讲你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后拘留。”目前,全国各地对于“中高风险”区域在理解和执行防疫措施时出现了“扩大化”趋势,导致很多春节返乡人被“一刀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加客服微信:bhjret,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