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央行宣布一年期MLF利率下调10bp至2.85%,七天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下调10bp至2.10%。随后,1月20日,央行宣布下调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10bp和5bp,1年期LPR上个月才下调5bp,而5年期则是2020年4月以来首次下调。在降息的利好之下,A股大盘和个股却一点也不给力。不仅没有出现某经济学家预测的“千股涨停”的局面,很多股票反而跌得惨不忍睹。

最近两个交易日,两市均有超过3000家个股下跌,令不少股民直呼“看不懂”。今年以来,A股几乎呈现了单边下跌行情,截至今日收盘,沪指1月累计下跌3.22%,深成指累计下跌5.57%,科创板指数累计下跌7.71%,而创业板指累计下跌高达8.67%。很明显大盘蓝筹权重板块下跌幅度较小,但小盘股板块下跌幅度更大。
截至周五收盘,沪指本周涨幅0.04%,沪深300涨幅1.11%,深成指涨幅-0.86%,创业板指数涨幅-2.72%,科创50指数涨幅-1.67%。本周涨幅前三名的非新股个股为零点有数(73.29%)金财互联(61.24%)和吉视传媒(55.65%)。本周跌幅前三名的个股为安旭生物(-42.09%)、东方生物(-41.71%)和热景生物(-40.09%)。
行业板块方面,从主力资金看,本周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的板块分别是,银行、酿酒饮料、通信运营、保险和家用电器板块,合计共流入128亿。本周行业主力资金流出前三的分别是医药、医疗器械服务和电子元器件。从概念板块看,本周两市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的分别为证金、超级品牌和厨卫家电概念,概念流出最多的是融资融券、深股通和标普道琼斯概念。
不考虑新上市公司,本周主力资金流入居前的个股为招商银行、美的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平安和平安银行。本周主力资金流出居前的个股为九安医疗、长春高新、捷成股份、永太科技和北方稀土。本周主力资金流入前20名的个股名单如下:

本周北向港资5天全部为净流入,全周合计净流入292亿,而上周是流入74亿,可见本周港资加速流入。与指数下跌不同的是,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却呈现了大举买入的态势,据统计,开年至今3周时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达428亿元,已超过了去年整个1月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399亿元。最近两个交易日北向资金更是加速流入,1月20日北向资金净买入125.76亿元,21日又大幅净买入87.58亿元。近5个交易日北向港资沪深两市流入最多的公司如下:

从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变动的情况来看,市值增加的前十大个股中,大金融板块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招商银行持股市值增加最多,中国平安、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的持股市值增加也较为靠前。具体情况如下:

本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千余只纳斯达克指数成分股触及52周新低。市场对美联储今年将不得不多次加息以抗击通胀的预期升温,这令股市承压。科技股龙头奈飞当天跌超过20%,创下约十年来最大跌幅。周五从历年1月表现来看,纳指今年1月至今累计已下跌11.99%,创下自1972年以来最差。道指和标普500分别下跌5.70%和7.73%,也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差开年纪录。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官员将在下周的会议上暗示于3月进行三年多以来首次加息25个基点,并在不久之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另外,有极少数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出市场意料地上调50个基点,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以应对不断飙升的通胀压力。美股10年牛市涨幅巨大,从K线技术形态看,美股三大指数已经出现明显的破位走势,全球市场都担心美股崩盘会殃及池鱼,A股的心态也是同样。这也是央行降息后A股依然走势较弱的主要原因。
本周个股和板块出现大分化,金融“三剑客”护盘,说明目前“政策底”的信号已经比较明确,但“市场底”还好像没出现。从K线走势看,各大指数都处于年线下方,呈现出空头走势,形态并不乐观。本周以长春高新为代表的高价股连续大跌,表明靠想象空间支撑的高位票已经普遍出现恐高症。增长的弱势环境下,低估值的低位票正在受到主力资金的关照。目前主力资金似乎没有信心做长线了,现在的低估值品种的反弹还是来自于估值修复,并不一定有长线价值。在当前形势下,优先选择低估值超跌品种,波段操作,见好就收。具体优质品种可以查看我每周的专栏文章。
加客服微信:bhjret,开通VIP下载权限!
